重點並不是在瑜伽式中你可以做到什麼樣的程度,而是你在做瑜伽式時感受有多麼深刻。─艾諾蒂.朱迪斯
一旦你進入身體的殿堂,而且在第一脈輪裡建立好你的地基,下一步就是沿著貫穿你核心的中軸線讓身體對位。
這條中軸線叫做中脈。在瑜伽裡,對位意味著找出身體各個部位之間的最佳排列,極大化氣的流動和神性的加持。你的中脈是兩極對立的天與地之間最直接的連結,也是負責組織的中央管道,讓存有的各個部分對位,包括你的情緒和意志、你的腦和你的心、你的心智和你的身體、你的價值和你的行動。
脈輪瑜伽尋求從內在界定對位,方法是透過感覺氣在全身的流動,於是找到最好的方法增強氣在核心與脈輪的流動。你可以稱這是精微身的對位。這是靈魂的神聖構造與身體的構造對位。儘管好的瑜伽老師會指引你在各個瑜伽式中如何對位,對位終究是你練習瑜伽式能輕鬆到位時感覺到的事。開放自己接受瑜伽式的加持。
對位是你在自己當下所處的位置以及想要到達的位置之間如何安排能量的運行。舉例來說,搭車旅行時,你在旅途上可能會遇到許多迂迴和轉彎,然而你可以看著地圖,畫一條線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開車時,你會沿著帶你抵達目的地的道路和公路前進。讓我們檢視一下從第一脈輪移動到第二脈輪將會如何開展。
第一個脈輪代表一個點。這個點是你的地基,你的身體占據的地方。這是你自我的奇點(奇異點),因為你只有一個身體,同時間只能占據一個地方。這個奇點給你一個位置,那是在地球上的一小塊地方。當你從第一脈輪移動到第二脈輪,你從單一性走到二元性,一個點到兩個點。兩個點就界定了一條線。
對位將你的身體導向一條線,或者有時候是好幾條線。當你以基本的立姿瑜伽式(例如山式)挺直站立時,你對準的是貫穿你的核心的中央垂直線。你讓自己的肉體和精微能量沿著那條線對稱排列,平衡左和右,前與後。藉由在你的瑜伽墊上畫線,無論是實際的線還是想像的線,在你向前彎腰,或是向後邁步成弓箭步時,你可以將自己的核心與瑜伽墊上的中央線對齊。進行比較複雜的瑜伽式時,例如三角式,有幾條線要考慮,一條線通過兩條腿,另一條線從底部到頭頂,還有一條線穿行過心臟通過手臂。
儘管理論很簡單,但核心的對位不一定能輕鬆做到。
脈輪中的阻塞會把我們帶離核心,將能量卡死在繁複的防禦之中。這些阻塞之後會顯現在身體上,成為肌肉緊繃、僵硬、結締組織縮短、過重、疼痛或者長期的能量緊縮。外在生活裡,脈輪的阻塞顯現為防禦或分心的行為,以不健康的方式轉移能量,因此可能讓我們焦慮或疲憊。
感受與感覺
第二脈輪的梵文名字是「Svadhisthana」,字意是「自己的居所」。
你透過內在的感覺進入自己的居所。因為是內在的,你看不見它,正如你看不見思想,你只能夠去感受。
在第二脈輪占據自己的居所,就是去充分感受你的核心,這個核心是從你的根基升起的,它要展開旅程,到達頭頂成為無限綻放的蓮花。
你的慾望、需求、渴望和驅力據說都是來自這個脈輪。你經驗到這些慾望、需求、渴望和驅力是愉快或不舒服的感覺,是你想要趨向或遠離的事情。邊緣系統處理你的經驗,尋求的是增加快樂和減少痛苦。
邊緣系統是哺乳類的大腦,負責情緒連結和幸福感。
邊緣系統是比大腦皮層古老得多的大腦部位,然而又比聚焦於生存、比較原初的爬蟲類大腦進化。當一切順遂時,哺乳類大腦滿盈著連結與幸福的潛在感受。而痛苦時,它會發出有什麼事情不對勁的警報,需要你的注意,意識會固著於此,直到痛苦獲得關照。不過如果痛苦是長期的,意識就會開始封閉感覺,於是造成阻塞。麻痺痛苦讓我們能夠運作,然而付出的代價是降低覺察。
我們傾向於追求快樂,迴避痛苦。同樣的,當我們的身體和靈魂處於生機勃勃的愉悅狀態,我們的元氣會擴張,而當我們痛苦時,元氣就會緊縮。因此,如果你想要擴張元氣,就要創造讓全身愉悅的動作和流動。練習瑜伽時,把自己逼迫到疼痛以求更進一步,長遠來說是有害的,因為這樣會促使元氣緊縮,可能導致受傷。
不過,有一種感覺在疼痛邊緣,就發生在你的邊界。
那是伸展激發強烈的感覺帶來的甜蜜,類似於好的按摩深入你痠痛的肌肉那樣。要找到這條介於有益伸展和有害伸展之間的微妙界線,全部的關鍵是仰賴感受與感覺的領域。什麼時候要進入和離開瑜伽式,你只能在感受和感覺的領域之內尋找,覺知到你的邊界。這種內在監控對於你的練習是不可或缺的指引。
感受把意識帶入身體,同時把身體帶向意識。感受是覺察與身體終極的連結介面(接頭)。我們感受自己在空間中的位置。我們感受自己受到地心引力的牽制,感受到呼吸的起起伏伏,感受到四肢或恥骨區的刺麻。在發展你的練習,逐漸了解瑜伽帶給你的禮物之時,感受的功能無比重要。社會教導我們否認我們的感受和感覺,導致人們在上瑜伽課時讓自己受傷。因為注意不到身體傳送的關於自己局限的線索,人們逼迫過度,超越局限而受傷。
生理上,第二脈輪的感受是朝向飢餓感和性慾的滿足移動。情緒上,第二脈輪的驅動力是朝向連結和實現。精神上,強烈的渴望是朝向比較高層的意識、解放、與神連結。
情緒
感覺與感受都有助於情緒的產生。情緒是第二脈輪的另一層面。情緒的英文是「emotion」,源自拉丁文,「e」代表「外」,「movere」則是「移動」的意思。
情緒是元氣在全身組織內的運行;情緒總結了儲存在身體內的感受。舉例來說,你可能對某件事有惱怒的感受,不過如果那樣的感受重複儲存在你的組織裡,就有可能成為憤怒的情緒。我喜歡把感覺想成是字詞,感受是句子,情緒則是浮現的故事。
當你壓抑情緒,你限制了身體的自然動作。你變得僵硬,恰恰成為第二脈輪如水般流動的反面,抑制了身體的柔軟。因此,要培養身體的柔軟度可能需要你願意去感受儲存在你身體上的過往情緒。
當你開始比較深入瑜伽式時,你可能會不經意發現隱藏在某個角落的情緒浮現出來,跟眼前發生的事情並無關連。
我記得在一場我斷了一根肋骨的車禍發生大約六個月之後,我在做扭轉側三角式。那根肋骨早就癒合,之後我也多次做過這個瑜伽式,但是當老師幫我調整了一下,帶我比較深入扭轉時,突然那幾個月努力保持自己僵直避免肋骨疼痛的辛苦湧現為啜泣。每當我問學生有多少人曾經沒有明顯的理由在瑜伽墊上淚流滿面時,毫無例外總是大多數人都舉起了她們的手,男士也一樣!如果你能夠允許這些情緒流動和釋放,擁抱它們的真相,你的身體就會重新獲得流動性和柔軟度。
終於你從「土」移動到「水」,或者從固體到液體,憑藉的是融化。當你的內在能夠消融進入瑜伽式,而又堅定的維持住外在身形時,你結合了物質和動作,那也是第一脈輪和第二脈輪的結合。透過這樣的結合,我們創造出第三脈輪的力量。
第二脈輪的練習與姿勢
Supta Baddha Konasana
仰臥束角式(蝴蝶式)
第一部分:仰臥束角式
1. 背著地躺下,膝蓋彎曲,腳靠近你的臀部。
2. 腳掌相對併攏,讓你的膝蓋向外伸展。如果這麼做會不舒服,在兩邊的膝蓋下面放個枕頭、瑜伽磚或墊枕,這樣你就可以放鬆而不會疼痛。
3. 在你繼續緩慢且飽滿的一吸一吐時,想像打開你的第二脈輪,感覺你的薦骨隨著每一次呼吸起伏。慢慢的讓你的大腿內側鬆開。
第二部分:拍擊蝴蝶的翅膀
1. 從第一部分的張開姿勢開始。吐氣時,把薦骨壓向瑜伽墊,慢慢把膝蓋合攏,腳掌轉向地面。
2. 吸氣時,慢慢把膝蓋分開,回到完整的仰臥束角式,腳掌碰在一起。
3. 繼續來來回回合攏和分開膝蓋,動作要配合你的呼吸。一開始慢慢做,之後實驗看看移動快一點,動作仍然要配合呼吸。
指導原則
● 如果你經驗到大腿顫抖,讓它發生。在張開和合攏的過程中,注意顫抖究竟在什麼地方發生得最劇烈,花比較多的時間在那個區域做細微動作,增強顫抖的現象。
● 這項練習為骨盆區域帶來許多元氣,或是電。如果會讓你不舒服,或是你覺得這個區域過度充電,停止這項練習,或是做一些快速動作,例如骨盆律動,或是雙腿如雨刷擺動,把電分送到全身。
效益
● 促進生育方面的健康。
● 潤滑髖關節。
● 有益於第二脈輪不足,因為能增加骨盆的元氣。
避免或審慎運用
● 髖部有傷或置換過髖關節。
● 下背部疼痛─有任何不舒服就要停止。
● 尚未療癒的性創傷。
Ananda Balasana 快樂嬰兒式
讓自己像個歡快的嬰孩,去發現自己的身體,並且喜愛動來動去的感覺。
1. 一開始背著地躺好,膝蓋朝著你的胸部靠近,如同抱膝式。
2. 伸長手臂越過你的小腿內側,用手抓住腳的外緣。膝蓋靠近肩膀的同時,把腳底向上抬。
3. 把你的腳輕柔的拉向肩膀。
指導原則
● 對於大腿內側緊繃的人,這個瑜伽式可能比較像是哭泣的寶寶,而不是快樂寶寶。如果你感覺不舒服,或是如果你搆不到自己的腳,拿一條帶子放在雙腳上,用腳去頂帶子。
● 在你左右搖擺時讓自己像個嬰孩那樣歡快,允許你的身體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
● 保持軀幹的四個角朝著地板下拉。
● 你可以用手肘去推小腿內側,和緩的將雙腿推得比較開。
效益
● 促進消化。
● 舒緩經痛。
● 潤滑髖關節。
● 良好的產前瑜伽式。
避免或審慎運用
● 髖部有傷或置換過髖關節。
● 膝蓋有傷。
內容節自:積木文化《艾諾蒂.朱迪斯脈輪瑜伽全書》
作者:艾諾蒂.朱迪斯(Anodea Judith, PhD)
出版社:積木文化
Main Photo/ Mink M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