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與頌缽的緣分,身為亞洲人,第一次聽到缽聲,應該都是在寺廟裡吧?
在這樣的背景,把頌缽和宗教聯想在一塊,一點也不稀奇。
頌缽的聲音,很沉、很穩重、悠遠… 這跟宗教帶給人的「安心感」、「平靜」好像又一樣了。
14年踏上尼泊爾的土地,在加德滿都的那幾天,耳朵、聽覺非常豐富,有著梵唱、有著頌缽聲,眾多聲音交錯盤疊,譜出一曲曲愉快的樂章。聲音的力量跨越國界、宗教、語言,就算從未接觸過、只要信任自己的耳朵,連結到心,感動與情緒就會自然湧出,我一直覺得,“聽見”是宇宙間中最美妙的事物之一。
聲音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配備」透過聲音,我們表達情感、心緒、喜怒哀樂;反過來看,我們也被聲音影響著、療癒著;跟隨聲音,起伏、激動、緩和、感到歡愉和悲傷。
歌唱與舞蹈亦是自幼無師自通的天賦,孩子們揮舞著手、哼著歌,哪在乎什麼好不好聽呢?音準不準呢?在歌唱中,孩子們分享、連結,沉浸在音樂中的表情,滿是喜悅。你還記得,上一次唱歌是什麼時候嗎?
當了解整個宇宙都是振動,就能完全理解,為什麼聲音是如此重要的存在。
試著發出聲音看看,在發出聲音的當下,身體在振動;試著哼歌看看,你感受到身體和心,都在振動了嗎?

啊~原來是這樣啊~
自寺廟中聽見缽聲的平靜,來自我們身體接收到振動,體內共振著,波聲悠長,波長蔓延在體內的每一寸,微微的振動著,滋養我們,
當振動頻率一樣,自然就有回到自己、回到家的感覺,安心,原來是這樣啊。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跟聲音有關的文字,是為了記錄下我對於聲音的認識與愛慕。
謝謝聲音,妳深深的療癒了我。這樣的緣分,到今年,有了新的擴展。
我無法忽視聲音療癒的訊息,她從四面八方暗示著我(笑)差不多該去進一步認識囉。

如果可以在家中,擁有一只缽,每天為自己敲缽,也為家人頌缽,這樣應該很棒吧?抱持著這樣單純的想法,我想學習的,也是這樣單純的課。
常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宇宙都會安排最適合的人、事、物到我面前。
這次頌缽的學習,我參加了薩瑪地音波療育工坊開設的頌缽初階課程。
我如何選擇頌缽課程?
我想這是很多對頌缽課程有興趣人會遇到的問題。
畢竟現在有太多頌缽課程…有的單位很會做行銷與推廣,身心靈產業文創化一方面當然是好是,可以讓更多人接觸身心靈,不過也意味著,考驗著從事身心靈產業的人,的本質與初心。
而我一直認為,身心靈的領域當中,單純與本心是最重要的。
因此當我搜尋頌缽課程時,可以蠻容易辨認出,哪一些單位的課,可能不適合我;像是一日出師那種可能就比較偏離我認同的道路。
療癒的一切根源,都是心法。就算有再高深的技術,療癒師本身的能量,也是騙不了人的。

當我了解自己上課的初衷,也了解聲音療癒的力量,
當你都想清楚了,自然會有適合你的課出現。
薩瑪地音波療育工坊的初階課程

薩瑪地音波療育工坊的初階課程,總共要上6個小時的課。
安排在一天的上午與下午。
上午的課是理論~包括頌缽源流、何謂能量音療、持缽操作運用、心法等等;下午就是實際敲缽的教學練習。

這樣的安排我覺得很扎實,也不會過於倉促。
有的人看了,可能會覺得,啊,這麼簡單的授課內容啊?
大道至簡,一切都是從最基本的學起。越簡單的東西,可是藏著越深的智慧呢。
當天的課程是早上九點開始,在台中精武圖書館,一中街附近。
我特地起了各大早,用完早餐,換上好走路的鞋子,悠悠地漫步過去。
精武圖書館是以前的台中市立圖書館,學生時期還不時來這兒K書,真的回憶滿滿。
現在的精武圖書館用新的姿態服務台中市民,這次上課地點就在樓上的多功能教室。
抵達教室後,看到木地板座落著幾個懶骨頭,還有遠處桌上閃閃發亮的缽。
「早安,請幫我在這裡簽到」助教從教室那頭走過來對我說。

同班同學陸續到達,這是平日的週三,有五位同學與我一同學習:)
儷薰老師身穿白色上衣,戴著眼鏡,有著強大卻平和的氣場,她一開場,聲音如同缽聲一樣美妙。

薩瑪地音波療育工坊
https://www.facebook.com/samaide107
待續~下一篇將介紹上午和下午的上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