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分享
你知道五月份除了母親節,還是心理健康意識月(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嗎?
1949年由美國心理衛生組織發起(Mental Health America,當時稱為國民心理衛生協會)的心理健康意識月迄今已經72年了。每年5月,美國幾個大型心理健康組織都會透過社群、媒體、電影、講座工作坊等線下活動,串連各式單位與團體,共同喚起大家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
研究數字會說話
以下是NAMI美國國家心理疾病聯盟(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的研究統計,「心理疾病」其實比你我想像中的更靠近、也更嚴峻。
1. 每年有五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患有心理疾病,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得到了治療。
2. 美國每年有六分之一的年輕人患有心理疾病,但只有一半的人得到治療。
3. 有50%的心理疾病患者,初次發病始於14歲,75%始於24歲。
4. 在10-34歲之間,自殺已經躍升第二大死亡原因
5. 自1999年以來,美國的總體自殺率提高了35%
而這只是研究報告中的一小部分!
更遑論COVID-19帶給全世界人的傷痛與巨大影響。近年來,美國各州也紛紛推行「心理健康假」讓學生更有時間與餘力,去認清情緒、調整自己。
今年,NAMI喊出「YOU ARE NOT ALONE」,希望在疫情時代,能夠喚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縱使無法見面,也可以透過社群、視訊等關心、陪伴身邊的人。

美國心理衛生組織(MHA)每年三月都會準備Tools2Thrive工具包,提供實用內容,每個人都可以用它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並增強彈性,包括以下主題:接受現實、如何適應創傷和壓力、如何處理憤怒和沮喪、擺脫思維陷阱、如何經歷重大變化、留時間給自己等等。
完整的Tools2Thrive可以在這裡下載:
在英國與澳洲也有類似的活動!
英國是由心理健康基金會(Mental Health Foundation)舉辦的心理健康意識週(Mental Health Awareness Week)。每年都會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自然(Nature)。
探討自然與心理健康間的關係,並鼓勵大眾透過“經驗自然、分享自然、談論自然”將自己置身於自然當中,感受大自然對身心狀態的影響。
他們還設計了「自然日誌」(Nature Journal),讓民眾可以記錄與自然連結前、後的改變與感受。
你們可以在這兒下載,雖然是英文,不過都是很容易懂的:)
澳洲相關資訊可以參考澳洲心理健康基金會(Mental Health Foundation Australia)網站:https://www.mhfa.org.au/Default.aspx

簡易自我檢測
不確定你或是周遭的家人、朋友是否正面對心理困擾?以下徵兆可視為心理疾病的早期警訊。(資料來源:mentalhealth.gov)
1. 吃太多?或是沒食慾?
2. 睡眠過多?完全睡不著?
3. 拒絕社交、遠離人們和日常活動
4. 能量極低
5. 對什麼都感覺麻木
6. 有無法解釋的疼痛和痛苦
7. 感到無助、絕望
8. 比平時更常吸煙、飲酒
9. 感到異常困惑、容易健忘、憤怒、沮喪、擔心或害怕
10. 與家人和朋友產生衝突:大吼大叫或肢體衝突
11. 情緒波動嚴重,已經影響到人際關係
12. 無法擺脫一些特定想法或思緒
13. 聽到某些聲音或相信不真實的事情
14. 有想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想法
15. 無法處理日常事務,例如照顧孩子、上班、上學
若有符合以上幾項描述,建議前往各大醫療院所、身心科診所尋求專業協助。
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難為情,你可以把它想成「心理感冒了」~
感冒了去看醫生,相信你做得到:)
接下來,娜編也會分享一篇,受邀前往身心科診所參訪的文章,希望我們一起一起,關心心理健康這個議題!
最後,若你也想響應美國心理健康意識月的活動,可以在自己的社群使用各單位提供的LOGO, 海報,並標注 #NotAlone
#Tools2Thrive
#MentalHealthMonth
#MHM2021
延伸閱讀:人為什麼會憂慮?憂慮是如何產生的|卡內基教你遠離憂鬱4步驟

Featured Image/ Nick Fewings